關于我們
從廚房走進醫(yī)院:微波除了加熱隔夜菜還能做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4-04-26 發(fā)布者 : 瀏覽:725次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它所具有的能量不僅能夠讓冰箱里存放的食物變得熱氣騰騰,還能在醫(yī)學領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通過將腫瘤組織加熱至高溫,微波能夠在固定范圍內破壞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癌癥的效果。在一代代科學家的努力下,微波消融術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并在腫瘤治療領域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潛力。
為了更好地了解微波消融術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歷史和發(fā)展,本文將著重介紹微波消融術的里程碑事件和一些重要的實驗成果,希望能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發(fā)。
一、微波消融術簡介
微波消融術是一種介入性腫瘤治療技術,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包括肝癌、肺癌、腎癌和骨轉移瘤等多種腫瘤的治療。
該技術的原理是引入微波能量,將腫瘤組織加熱至高溫,從而破壞腫瘤細胞。微波能量可以穿透組織,并在腫瘤內部產(chǎn)生熱效應,使腫瘤細胞受熱而死亡。相比傳統(tǒng)的手術切除或放療,微波消融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
微波消融術的操作相對簡單,通常在影像引導下進行。首先,醫(yī)生會使用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定位腫瘤的位置和大小。然后,通過經(jīng)皮穿刺,將微波消融針引入腫瘤組織中。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微波能量被釋放,腫瘤組織被加熱至高溫,從而達到破壞腫瘤細胞的目的。整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取決于腫瘤的大小和位置。
微波消融術有幾個顯著的優(yōu)點。首先,它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相對于全身麻醉的手術切除來說,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和疼痛更小。其次,微波消融術可以在影像引導下進行,醫(yī)生可以準確地定位和控制微波能量的釋放,最大限度地破壞腫瘤組織,同時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此外,微波消融術的恢復時間相對較短,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返回到正常生活狀態(tài)之中。
二、微波消融術的發(fā)展歷史
微波消融治療在腫瘤領域的應用經(jīng)歷了多個歷史階段。古希臘名醫(yī)Hippocrates在公元前5世紀就開始嘗試利用升溫法治療腫瘤,獲得了一定的療效。隨著時間的推移,微波消融治療逐漸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1986年,日本的Tabuse等學者率先開始探索微波消融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隨后,中國的董寶瑋、梁萍與航天二院207所合作開發(fā)了我國第一臺微波熱消融肝癌治療系統(tǒng),從而開啟了我國微波消融治療肝癌的二十幾年發(fā)展和臨床實踐。
2010年前后,章建全等開始將微波消融應用于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ji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2012年至2014年期間,梁萍、王淑榮等學者在國際上發(fā)表了多篇有較大影響力的關于微波消融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jié)的論文。至此,我國在微波消融治療甲狀腺腫瘤、子宮肌瘤等良性疾病方面異軍突起,并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 超聲下甲狀腺結節(jié)微波消融路徑的規(guī)劃
橫斷掃描中,將甲狀腺分為四個象限。對于下內象限的結節(jié),可橫向入路R1進行消融,對于下外象限的結節(jié),入路中線 (R2) 進行消融。如果結節(jié)位于其他兩個象限之一,可采用任何一種方法。穿刺的原則為將微波消融針經(jīng)皮穿刺進腫瘤中心指定部位的同時,避開氣管、食管等臨近器官。CCA:頸總動脈。
2014年,國內的葉欣、范衛(wèi)君等專家制定了《熱消融治療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肺部腫瘤的專家共識(2014年版)》,并在2015年發(fā)表了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workshop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rmal ablation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tumors,得到了國際認可。
隨后,他們于2017年修訂發(fā)表了《熱消融治療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肺部腫瘤的專家共識(2017年版)》,并在2018年的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雜志上發(fā)表了Expert consensus workshop report: Guidelines for thermal ablation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tumors (2018 edition)。這些工作使得我國在微波消融治療肝癌、肺癌等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三、微波消融術臨床應用的里程碑
(一)首次實現(xiàn)了對直徑>3 cm肝癌的原位滅活
手術切除腫瘤可能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治療癌癥的方法,但大多數(shù)的肝癌患者由于其腫瘤距離血管太近,擴散面積太大或其他健康問題而無法進行手術。因此,微波消融治療成為了治療肝癌的新希望。
1996年,董寶瑋等在《中華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了標題為《超聲引導下微波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及臨床初步應用》的文章,表明超聲引導下微波治療肝癌在實驗室和臨床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初步證明了該治療方法的可行性,為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了基礎。
(二) 微波消融誘導的全身免疫效應首次被報道
腫瘤的免疫療法是一種利用人體免疫系統(tǒng)來識別、攻擊和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它基于免疫系統(tǒng)的天然能力來識別和清除異常細胞,而腫瘤細胞也是被清除的重點對象之一。
2022年,周文斌等人在Advanced Science上發(fā)表了名為Landscape of the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Local Microwave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的文章,首次通過單細胞轉錄組測繪的方式描繪了微波消融術誘導的全身免疫效應的整體機制,并報道了相應的分子特征。這項研究為將來確定微波消融術所誘導的免疫反應潛在靶點奠定了基礎。
四、總結
從廚房到醫(yī)院,微波在腫瘤治療領域表現(xiàn)了其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微波消融術將為醫(yī)院介入科醫(yī)生提供更多更精確的治療選擇,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和和更美好的生活。
>>>> 轉載聲明:版權申明【本官網(wǎng)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文章圖片 來源:介入醫(yī)生的圈子 介入圈